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回到首页

《通信与计算机科学技术融合》国际学术研讨年会顺利召开

2021-01-10 14:50:45

随着以云化大数据计算、传输、存储与个性化应用服务为核心特点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爆炸式增长,计算技术、宽带通信技术和智能服务技术呈现出了显著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趋势。预计未来十年内,通信与计算服务需求还将增长1000倍,通信与计算技术的融合是最有可能支撑未来服务需求的必由之路。

为了促进通信和计算机领域科研人员的交流合作,在李国杰和李幼平两位院士倡导下,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牵头发起组织《通信与计算机科学技术融合》国际学术研讨年会。每年定期邀请国内外通信与计算机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一起研讨通信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交叉融合,通过通信思维与计算机思维的碰撞探索移动通信技术新的发展途径。


    2014年7月17-18日,第一届《通信与计算机科学技术融合》国际学术研讨年会在北京香山饭店隆重召开。本次研讨会以绿色通信为主题,旨在开放式地探讨在大数据时代,未来无线通信网络如何融合高通量计算等前沿技术,大幅降低系统能耗,走出一条发展新路。邬贺铨、李国杰、李幼平、陈俊亮等8位资深院士以及清华大学王京教授、中国电信韦乐平总工程师、北京邮电大学张平教授、北京交通大学张宏科教授、英国肯特大学王江舟教授等20多位国内外通信与计算机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研讨会得到了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北京市国际合作基地的大力支持。

 


会议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无线中心主任石晶林研究员主持。大会主席李国杰院士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领导李锦涛分别致辞。随后,石晶林研究员以“大数据时代绿色的通信与信息服务的思考”的报告拉开了本次研讨会的序幕。陈俊亮院士阐述了以内容为中心的未来网络架构以及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李幼平院士提出了基于超级基站架构的天播地存服务模式,充分利用卫星的广播特性,利用存储帮助路由,边缘帮助核心,可极大地减少核心网压力,并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中国电信韦乐平专家的报告首先分析比较了CT和IT/Internet两大行业的特点,总结了电信业在长期学习和应用计算机技术成果中的根本问题,说明电信业实施“去电信化”的必要性,最后指出SDN是“去电信化”的重要突破方向及其主要挑战;北京邮电大学张平教授提出了构建信息生态系统的概念,认为不同的业务具有不同的生态,在不同的阶段和高度上,其特性不同,把握好通信,计算,存储三者之间的关系需要充分考虑不同的生态。北京交通大学张宏科教授阐述了当前网络的不足,提出了智能协同网络模型。来自日本东北大学的加藤教授和英国肯特大学的王江舟教授分别报告了D2D技术进展以及异构网络部署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悉尼科技大学的毛国强教授从复杂系统的角度,提出解决通信问题本身不应只在通信领域,要针对特定的领域,站在不同的高度,分析业务对于通信能力的需求,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通信难题;来自新加坡科研局部A*Star的孙素梅研究员和来自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组织的黄小晶研究员分别报告了大规模天线技术的和E波段链路回传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科研,产业界的进展。


   

在本次研讨会上专家们畅所欲言,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和思想碰撞,探讨了在通信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交叉融合的背景下,通信与计算机之间的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和融合的思路和技术路线,并对通信与计算结合的科研方向、产业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